縱使凋零也從容
留得殘荷聽雨聲
2010年12月25日
2010年12月19日
2010年12月5日
功課
99/12/04 陪ㄚ頭做功課
午後
麥當勞簡餐 隨即到故宮與她的同學會合
13:30入場 參觀大英博物館珍藏品(古希臘人體之美)
摘要貼圖如下___
擲鐵餅者(男性身體之美
此座雕像以象徵古希臘人而聞名,呈現一位裸體、優雅、永恆年輕的運動員,似乎在鐵餅脫手飛出前的一剎那被封存。事實上,雕像的四肢和身軀都經過刻意處理,以符合希臘藝術構圖中平衡及律動的理想,僅適合自單一角度觀賞。
本件大理石雕像為西元二世紀羅馬時期作品,據西元前五世紀中葉希臘雕刻家米隆(Myron)所鑄之青銅造像仿製而成,原件已失傳。今日亦見其他大理石仿製品,惟均曾經過不同方式的修復。雕像的頭部原應朝向後方,而非望向前方。
抽象人體(女性身體之美
此座女性大理石小雕像年代可上溯至西元前三世紀,為典型的希臘基克拉澤斯群島藝術作品。時銅質或青銅工具的使用尚不普遍,故雕像是以磨蝕方式製成,身體被簡化成單純的輪廓與線條,細節部分於製作時曾經著色處理。此類人體雕像相當雅致,希臘大理石工藝的偉大傳統似即肇端於斯。此等作品一般見於墓葬,不以展示陳列為目的,而是伴隨逝者進入死後世界的陪葬物。
眾神之王(宙斯體態
此座莊嚴的青銅小雕像精彩地呈現了奧林帕斯山(Mount Olympos)眾神之主天神宙斯(Zeus)的權威氣勢。宙斯手握權杖及雷霆,象徵諸神與凡人統治者的地位,以及所擁有的毀滅性力量,造型與奧林匹亞(Olympia)宙斯神殿內之巨大黃金象牙宙斯雕像相仿。後者由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Pheidias)製作,高達十三公尺,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象徵令人敬畏的天神宙斯曾親臨其聖所。
超人(赫拉克力士
超人赫拉克力士(Herakles)在不同的年齡與不同的故事情節中,各有不同的形像。即使在嬰兒時期,他仍能以驚人力量勒死兩條威脅他性命的蛇。此件作品為赫拉克力士的大型蓄鬍頭像,可能原屬一全身像,仿自現已失傳之希臘青銅雕像。髮綹、鬍鬚雕工之細緻分明,以及雙眼、嘴唇線條之銳利,皆為典型的青銅工藝特徵。此座頭像是為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座落於羅馬以東蒂沃利(Tivoli)的別莊而製,內有許多希臘著名雕像仿製品。
優勝運動員(外貌品德兼備
奧林匹亞體育聖地隨處可見著名雕刻家製作的優勝運動員紀念塑像,有如一座開放式戶外藝廊,惜流傳迄今者甚為罕見。今人多透過仿製品,始得對之有所認識。此件大理石雕像即為一例,相傳係羅馬人仿自現已失傳之希臘雕刻名家波利克里托斯(Polykleitos)原作。
雕像中的青年甫渡過青春期,其細長身體被雕琢得相當精細;重量集中於單腿,尤足產生良好視覺效果。此一姿勢使骨盆傾斜,透過由中央分隔線(linea alba)凸顯的軀幹,形成一條概略曲線。臉部微微朝下,雙眼注視側方,不與觀眾四目交接。這位優勝青年運動員因而具備了謙遜與節制的特質,或可謂為「外貌品德兼備(kalos kai agathos)」。現存相同主題的仿製或改作品尚有數尊,頗受羅馬藝術收藏家歡迎。雕像中的青年正欲戴上象徵勝利的橄欖花冠,故闕遺的右臂應為上舉之姿。
死後也要漂亮(大理石墓碑
古希臘人以為,未婚去世的女孩尤其不幸;其葬禮儀式及墓穴紀念碑因而多以象徵性方式,補償逝者被死亡剝奪的婚姻生活。此處一名女孩手持鏡子,打扮成適合婚嫁的少女,其「瓜型」髮式在當時特別流行。此為西元前317年之前於雅典雕刻製作的最後一批人像墓碑之一,其後即因造價太過昂貴而為法令禁止。
愛神(厄洛斯為弓上弦
愛神厄洛斯(Eros)為女神愛芙羅黛蒂(Aphrodite)之子,代表慾望,包括男人與青年之間的感情。希臘人將之想像成一位長有雙翼的少年,射出的箭會引燃中箭者內心慾望。厄洛斯雕像常見於運動訓練場內,青年男子多在此接受愛慕、誘惑。據推測,此座雕像係仿自西元前四世紀末希臘雕塑家利西波斯(Lysippos)的原作
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的謎題
希臘神話中的獅身人面獸為女子頭顱、獅子身軀、老鷹雙翼的合體,常見於墓碑,作為墓穴的守護者。著名的底比斯(Thebes)獅身人面獸據傳會將可怕的災難施予未能解答其謎題的人,以為報復。獅身人面獸提出的謎題為:「何種動物先以四腿行走,繼以兩腿,後以三腿」?伊底帕斯(Oedipus)成功將之破解,謎底即「人類」;案人類在嬰孩時期以四肢爬行,成長之後以雙腿直行,年老時則倚靠棍杖
智者(蘇格拉底
哲學家蘇格拉底(Sokrates)透過對公認意見的不斷質疑,以追求道德真理,體現了古希臘思想的現代觀念。他雖吸引了許多忠誠追隨的友朋,然其拆穿佯智人士愚蠢與偽善的癖好,亦為之樹立了不少敵人。西元前33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宣揚宗教異端邪說與腐蝕青年思想的罪名處死。
如所周知,蘇格拉底的外表與其心靈之美相距甚遠。他大腹便便,生來一副哈巴狗長相,而禿頂、翹鼻、圓鼓的雙頰更貌似薩堤爾(satyr)的西勒諾斯(Seilenos)。蘇格拉底最終被迫飲下毒堇汁液赴死,然在毒性開始發作之際,仍從容地與朋友們進行最後一次對話,並以靈魂不朽道理安撫之,勸慰之。柏拉圖(Plato)所著《論辯篇(Apology)》見證了蘇格拉底與朋友間此一感人片斷,亦成為人類經驗史上最出色的文字。
有人叫我嗎?(喜劇中常見的小人物
脫逃的奴隸為希臘喜劇中常見的小人物,為避開主人的怒火,多躲入家中祭壇。在若干以之為主題的雕像中,奴隸以雙手捂耳,假裝聽不見主人的呼喚。在此件羅馬時期的喜劇面具雕像中,誇張的面貌包括裂嘴而笑,出現面具後演員的唇齒,構成一種罕見、有趣的演員自身與劇中人物分離景象。
下午4點下故宮
走自強隧道到美麗華閒逛後晚餐
晚上7點送ㄚ頭同學進捷運劍南站後 我們由濱江交流道上中山高
7點半到家 看影片(酷馬)~
情結很讓人感動(ㄚ頭與媽咪邊看邊掉眼淚...
午後
麥當勞簡餐 隨即到故宮與她的同學會合
13:30入場 參觀大英博物館珍藏品(古希臘人體之美)
摘要貼圖如下___
擲鐵餅者(男性身體之美
此座雕像以象徵古希臘人而聞名,呈現一位裸體、優雅、永恆年輕的運動員,似乎在鐵餅脫手飛出前的一剎那被封存。事實上,雕像的四肢和身軀都經過刻意處理,以符合希臘藝術構圖中平衡及律動的理想,僅適合自單一角度觀賞。
本件大理石雕像為西元二世紀羅馬時期作品,據西元前五世紀中葉希臘雕刻家米隆(Myron)所鑄之青銅造像仿製而成,原件已失傳。今日亦見其他大理石仿製品,惟均曾經過不同方式的修復。雕像的頭部原應朝向後方,而非望向前方。
抽象人體(女性身體之美
此座女性大理石小雕像年代可上溯至西元前三世紀,為典型的希臘基克拉澤斯群島藝術作品。時銅質或青銅工具的使用尚不普遍,故雕像是以磨蝕方式製成,身體被簡化成單純的輪廓與線條,細節部分於製作時曾經著色處理。此類人體雕像相當雅致,希臘大理石工藝的偉大傳統似即肇端於斯。此等作品一般見於墓葬,不以展示陳列為目的,而是伴隨逝者進入死後世界的陪葬物。
眾神之王(宙斯體態
此座莊嚴的青銅小雕像精彩地呈現了奧林帕斯山(Mount Olympos)眾神之主天神宙斯(Zeus)的權威氣勢。宙斯手握權杖及雷霆,象徵諸神與凡人統治者的地位,以及所擁有的毀滅性力量,造型與奧林匹亞(Olympia)宙斯神殿內之巨大黃金象牙宙斯雕像相仿。後者由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Pheidias)製作,高達十三公尺,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象徵令人敬畏的天神宙斯曾親臨其聖所。
超人(赫拉克力士
超人赫拉克力士(Herakles)在不同的年齡與不同的故事情節中,各有不同的形像。即使在嬰兒時期,他仍能以驚人力量勒死兩條威脅他性命的蛇。此件作品為赫拉克力士的大型蓄鬍頭像,可能原屬一全身像,仿自現已失傳之希臘青銅雕像。髮綹、鬍鬚雕工之細緻分明,以及雙眼、嘴唇線條之銳利,皆為典型的青銅工藝特徵。此座頭像是為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座落於羅馬以東蒂沃利(Tivoli)的別莊而製,內有許多希臘著名雕像仿製品。
優勝運動員(外貌品德兼備
奧林匹亞體育聖地隨處可見著名雕刻家製作的優勝運動員紀念塑像,有如一座開放式戶外藝廊,惜流傳迄今者甚為罕見。今人多透過仿製品,始得對之有所認識。此件大理石雕像即為一例,相傳係羅馬人仿自現已失傳之希臘雕刻名家波利克里托斯(Polykleitos)原作。
雕像中的青年甫渡過青春期,其細長身體被雕琢得相當精細;重量集中於單腿,尤足產生良好視覺效果。此一姿勢使骨盆傾斜,透過由中央分隔線(linea alba)凸顯的軀幹,形成一條概略曲線。臉部微微朝下,雙眼注視側方,不與觀眾四目交接。這位優勝青年運動員因而具備了謙遜與節制的特質,或可謂為「外貌品德兼備(kalos kai agathos)」。現存相同主題的仿製或改作品尚有數尊,頗受羅馬藝術收藏家歡迎。雕像中的青年正欲戴上象徵勝利的橄欖花冠,故闕遺的右臂應為上舉之姿。
死後也要漂亮(大理石墓碑
古希臘人以為,未婚去世的女孩尤其不幸;其葬禮儀式及墓穴紀念碑因而多以象徵性方式,補償逝者被死亡剝奪的婚姻生活。此處一名女孩手持鏡子,打扮成適合婚嫁的少女,其「瓜型」髮式在當時特別流行。此為西元前317年之前於雅典雕刻製作的最後一批人像墓碑之一,其後即因造價太過昂貴而為法令禁止。
愛神(厄洛斯為弓上弦
愛神厄洛斯(Eros)為女神愛芙羅黛蒂(Aphrodite)之子,代表慾望,包括男人與青年之間的感情。希臘人將之想像成一位長有雙翼的少年,射出的箭會引燃中箭者內心慾望。厄洛斯雕像常見於運動訓練場內,青年男子多在此接受愛慕、誘惑。據推測,此座雕像係仿自西元前四世紀末希臘雕塑家利西波斯(Lysippos)的原作
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的謎題
希臘神話中的獅身人面獸為女子頭顱、獅子身軀、老鷹雙翼的合體,常見於墓碑,作為墓穴的守護者。著名的底比斯(Thebes)獅身人面獸據傳會將可怕的災難施予未能解答其謎題的人,以為報復。獅身人面獸提出的謎題為:「何種動物先以四腿行走,繼以兩腿,後以三腿」?伊底帕斯(Oedipus)成功將之破解,謎底即「人類」;案人類在嬰孩時期以四肢爬行,成長之後以雙腿直行,年老時則倚靠棍杖
智者(蘇格拉底
哲學家蘇格拉底(Sokrates)透過對公認意見的不斷質疑,以追求道德真理,體現了古希臘思想的現代觀念。他雖吸引了許多忠誠追隨的友朋,然其拆穿佯智人士愚蠢與偽善的癖好,亦為之樹立了不少敵人。西元前33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宣揚宗教異端邪說與腐蝕青年思想的罪名處死。
如所周知,蘇格拉底的外表與其心靈之美相距甚遠。他大腹便便,生來一副哈巴狗長相,而禿頂、翹鼻、圓鼓的雙頰更貌似薩堤爾(satyr)的西勒諾斯(Seilenos)。蘇格拉底最終被迫飲下毒堇汁液赴死,然在毒性開始發作之際,仍從容地與朋友們進行最後一次對話,並以靈魂不朽道理安撫之,勸慰之。柏拉圖(Plato)所著《論辯篇(Apology)》見證了蘇格拉底與朋友間此一感人片斷,亦成為人類經驗史上最出色的文字。
有人叫我嗎?(喜劇中常見的小人物
脫逃的奴隸為希臘喜劇中常見的小人物,為避開主人的怒火,多躲入家中祭壇。在若干以之為主題的雕像中,奴隸以雙手捂耳,假裝聽不見主人的呼喚。在此件羅馬時期的喜劇面具雕像中,誇張的面貌包括裂嘴而笑,出現面具後演員的唇齒,構成一種罕見、有趣的演員自身與劇中人物分離景象。
下午4點下故宮
走自強隧道到美麗華閒逛後晚餐
晚上7點送ㄚ頭同學進捷運劍南站後 我們由濱江交流道上中山高
7點半到家 看影片(酷馬)~
情結很讓人感動(ㄚ頭與媽咪邊看邊掉眼淚...
2010年11月21日
2010年11月16日
花博拾零
99/11/13 週六
同學約定在這天逛花博聚餐
7點壯哥來電~雨天取消行程
99/11/14 週日
晴天心動 怕人多沒去湊熱鬧
晚上看新聞~
花博會擠進7萬多人(破紀錄
99/11/15 週一
細雨綿綿 今天不上班
陪太座遊花博(去探路賞花喔!
9點開車出門由林口交流上中山高 車多擁擠(有點意外
9點半下濱江交流道 過大直橋 延明水路 進16號水門 泊車美堤公園河濱停車場(計次50元
改搭花博免費公車 到大佳東站入口處買票(桃園縣優待150元
10點入場 從G5~G4~G1~G2 到下午4點離開(G3沒去
離開時瞄了一下出口跑馬燈(今日人數~37983
37983比起7萬 人數已經減半 但是
好看的都得排隊
免排隊的感覺平平(不是很好看
排隊實在麻煩!!! 所以走馬看花純散步 只進了爭豔舘拍攝一些照片________
99/11/16 週二
再休息一天
雨天當宅男
整理照片 摘幾張貼blog留念
PS~(經驗分享)
逛花博最好搭捷運 早一點出門
2010年10月30日
2010年10月25日
2010年10月2日
2010年9月12日
淡忘
2010年9月4日
2010年8月15日
伶人歌
芳雪落天際 伶人歌楚淒
自古紅顏多哭泣 淚落洗菩提
英雄劃劍依 歌去人影稀
誰知明日是分離 台上望珍惜
我歌聲與君兮 何日再重提
君不聞曲相寄 天下皆足矣
英雄劃劍依 歌去人影稀
誰知明日是分離 台上望珍惜
唱一曲別離 誰在君懷裡
昨日相依 今夜又相離 歌伶笑淚滴
一齣悲戲終離 佳人老矣
唯戲幕裡 英雄美人在交替 笑談千年傳奇
英雄劃劍依 歌去人影稀
誰知明日是分離 台上望珍惜
唱一曲別離 誰在君懷裡
昨日相依 今夜又相離 歌伶笑淚滴
一齣悲戲終離 佳人老矣
唯戲幕裡 英雄美人在交替 笑談千年悲淒
歌曲引自 童麗:伶人歌
2010年8月8日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沉沒了,將我們釘在地上。可是在每一個時代的愛情詩篇裡,女人總渴望壓在男人的身軀之下。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沉重,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
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似真非真的存在,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麼,到底我們該選擇什麼呢?是重 還是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米蘭.昆德拉才華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
書中昆德拉以小說的方式進行哲學思考,通過托馬斯、特瑞莎、薩賓納與弗蘭茨各個人物的角度,講述一個存在主義的主題~「永劫回歸」。
一開始昆德拉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裡:在沒有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生命存在之輕。小說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說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說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昆德拉認為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告訴我們,人生是多麼無奈而又無比的巧合,你我的存在是多麼偶然的事情,昆德拉用他敏感而憂鬱的心感受這一切,並用他細膩的筆觸告訴我們,我們在這些巧合的生命中需要的是什麼。這本人性的著作,筆法猶如透過玻璃的陽光清晰而又在折射著什麼,所謂的介質禁不住瓦解就消失的無影無踪,還有什麼和你抗衡?愛情顯得是那樣的茫然。相愛的人之間充斥著如此之多不可言說的誤解。薩賓娜所鄙視過的無能的弗蘭茨卻是一生中愛她愛得最忠誠的人,但他一點也不理解她。愛是不需要理解的盲目嗎?多少愛情來自於偶然,來自於不可捉摸的機遇之鳥,來自於美,來自於生活對我們的導引。愛情是什麼呢?如果,它只是一種深切的期待,乾淨又純潔,沒有厭倦與猜疑的困擾,只有相互期許的喜悅,以及不可抑止的相互追隨。那又將是何等的美滿!然而,一旦人們相互了解,相互看到彼此靈魂上的缺陷與空虛,如何還會有美滿的愛情?我們對於榮譽、財富以及安寧的計較,是否遠遠甚過我們對待愛情?
特麗莎一直愛著男主角托馬斯,然而她究竟愛他什麼呢?在最初那些賦予她美感的機緣過後,是什麼使她不能離開?她在托馬斯身邊,多少成分是因為她要逃離自己的母親和家庭?而在她對托馬斯的幾乎不渝的愛情中,又隱藏了多少她對於自身的困擾?托馬斯的不忠又曾怎樣噬囓她那嫉妒的心?托馬斯竟也一直愛著特麗莎!上天待他何其寬厚,在他與無數個女人繾綣之後居然仍在他內心最深處裡留下最後一點溫柔與憐惜!這微弱的憐惜居然還是完整的留給特麗莎的! ——可是與其這樣說,不如說是特麗莎給了他最末一點詩意和幻想吧!她就像一個從搖籃裡順水漂流而來的孩子,她是那樣柔弱與無助,只是對她,托馬斯才終於不忍,才終於湧起一點對於其他女人都沒有的——詩意的溫柔。是的,詩意,是人們確定愛情的可笑砝碼。托馬斯記得每一個女人身體裡,但他卻忘了,有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他曾經和一個女人在一起。但那個女人卻清楚記得那夜的雷雨,作愛的過程她已忘卻,那是因為,在那些瞬間裡,她只剩下詩意盎然!可怕而可笑的詩意啊!她就是我們所有憐惜的源起。每看一遍這本書,我的心中都會湧現這樣的茫然:托馬斯愛過薩賓娜嗎?他們看上去更為般配,也更加相互欣賞。但他們只有回憶!回憶那頂黑色禮帽,回憶他們無數次性遊戲,回憶無數個淫蕩的試驗細節!但,有愛情嗎?也許是有的,在那一瞬間吧。但愛情以後呢?薩賓娜愛托馬斯嗎?她一定愛過。不然她不會記得無數的細節。而且不要忘記,她和特麗莎互相拍照的時候,彼此心裡都有明亮的些微的嫉妒,和莫名其妙的親近。可是嫉妒呵,她正是我們確定愛情的又一個可笑砝碼。當托馬斯看到特麗莎與別人跳舞時,不由得產生了一段令他自己也覺得心痛的聯想,然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嫉妒,意識到了自己對於特麗莎的愛情。又或許是佔有?人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當特麗莎因為他頭髮上的氣味嫉妒欲狂時,他心裡想的卻是我為她已經做了種種掩飾我究竟在哪裡露了餡。這只是向我們表明了愛情只是一種強烈的獨占欲而已,它庸俗膚淺,令人強烈憤怒,同時使用雙重標準。那為什麼特麗莎只愛托馬斯而不愛那眾多想要勾引她的男人?他們之中果真沒有一個人可以引導她、強化她使她走向美嗎?在她最脆弱的那一刻,如果工程師如她所望地跑出來擁抱她,用低沉悅耳的聲音勸慰她,這是否就可以成為又一段愛情的開始呢?愛情是否會如此輕易?還是為了讓它免於這樣輕易我們總去人為他設置一些艱難?愛情是盲目而輕信的。我們只被那些自己自以為是的風度和外貌吸引,或為某些時刻的感動中自己營造出的詩意的幻想而傾倒不已。我們何以令自己如此自信:愛是美的?生命是美好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在聽羅大佑的那首歌中唱到“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的時候,我就不由的問我自己:“永遠是什麼?” 這是不是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想告訴我們的呢?
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似真非真的存在,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麼,到底我們該選擇什麼呢?是重 還是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米蘭.昆德拉才華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
書中昆德拉以小說的方式進行哲學思考,通過托馬斯、特瑞莎、薩賓納與弗蘭茨各個人物的角度,講述一個存在主義的主題~「永劫回歸」。
一開始昆德拉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裡:在沒有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生命存在之輕。小說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說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說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昆德拉認為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告訴我們,人生是多麼無奈而又無比的巧合,你我的存在是多麼偶然的事情,昆德拉用他敏感而憂鬱的心感受這一切,並用他細膩的筆觸告訴我們,我們在這些巧合的生命中需要的是什麼。這本人性的著作,筆法猶如透過玻璃的陽光清晰而又在折射著什麼,所謂的介質禁不住瓦解就消失的無影無踪,還有什麼和你抗衡?愛情顯得是那樣的茫然。相愛的人之間充斥著如此之多不可言說的誤解。薩賓娜所鄙視過的無能的弗蘭茨卻是一生中愛她愛得最忠誠的人,但他一點也不理解她。愛是不需要理解的盲目嗎?多少愛情來自於偶然,來自於不可捉摸的機遇之鳥,來自於美,來自於生活對我們的導引。愛情是什麼呢?如果,它只是一種深切的期待,乾淨又純潔,沒有厭倦與猜疑的困擾,只有相互期許的喜悅,以及不可抑止的相互追隨。那又將是何等的美滿!然而,一旦人們相互了解,相互看到彼此靈魂上的缺陷與空虛,如何還會有美滿的愛情?我們對於榮譽、財富以及安寧的計較,是否遠遠甚過我們對待愛情?
特麗莎一直愛著男主角托馬斯,然而她究竟愛他什麼呢?在最初那些賦予她美感的機緣過後,是什麼使她不能離開?她在托馬斯身邊,多少成分是因為她要逃離自己的母親和家庭?而在她對托馬斯的幾乎不渝的愛情中,又隱藏了多少她對於自身的困擾?托馬斯的不忠又曾怎樣噬囓她那嫉妒的心?托馬斯竟也一直愛著特麗莎!上天待他何其寬厚,在他與無數個女人繾綣之後居然仍在他內心最深處裡留下最後一點溫柔與憐惜!這微弱的憐惜居然還是完整的留給特麗莎的! ——可是與其這樣說,不如說是特麗莎給了他最末一點詩意和幻想吧!她就像一個從搖籃裡順水漂流而來的孩子,她是那樣柔弱與無助,只是對她,托馬斯才終於不忍,才終於湧起一點對於其他女人都沒有的——詩意的溫柔。是的,詩意,是人們確定愛情的可笑砝碼。托馬斯記得每一個女人身體裡,但他卻忘了,有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他曾經和一個女人在一起。但那個女人卻清楚記得那夜的雷雨,作愛的過程她已忘卻,那是因為,在那些瞬間裡,她只剩下詩意盎然!可怕而可笑的詩意啊!她就是我們所有憐惜的源起。每看一遍這本書,我的心中都會湧現這樣的茫然:托馬斯愛過薩賓娜嗎?他們看上去更為般配,也更加相互欣賞。但他們只有回憶!回憶那頂黑色禮帽,回憶他們無數次性遊戲,回憶無數個淫蕩的試驗細節!但,有愛情嗎?也許是有的,在那一瞬間吧。但愛情以後呢?薩賓娜愛托馬斯嗎?她一定愛過。不然她不會記得無數的細節。而且不要忘記,她和特麗莎互相拍照的時候,彼此心裡都有明亮的些微的嫉妒,和莫名其妙的親近。可是嫉妒呵,她正是我們確定愛情的又一個可笑砝碼。當托馬斯看到特麗莎與別人跳舞時,不由得產生了一段令他自己也覺得心痛的聯想,然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嫉妒,意識到了自己對於特麗莎的愛情。又或許是佔有?人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當特麗莎因為他頭髮上的氣味嫉妒欲狂時,他心裡想的卻是我為她已經做了種種掩飾我究竟在哪裡露了餡。這只是向我們表明了愛情只是一種強烈的獨占欲而已,它庸俗膚淺,令人強烈憤怒,同時使用雙重標準。那為什麼特麗莎只愛托馬斯而不愛那眾多想要勾引她的男人?他們之中果真沒有一個人可以引導她、強化她使她走向美嗎?在她最脆弱的那一刻,如果工程師如她所望地跑出來擁抱她,用低沉悅耳的聲音勸慰她,這是否就可以成為又一段愛情的開始呢?愛情是否會如此輕易?還是為了讓它免於這樣輕易我們總去人為他設置一些艱難?愛情是盲目而輕信的。我們只被那些自己自以為是的風度和外貌吸引,或為某些時刻的感動中自己營造出的詩意的幻想而傾倒不已。我們何以令自己如此自信:愛是美的?生命是美好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在聽羅大佑的那首歌中唱到“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的時候,我就不由的問我自己:“永遠是什麼?” 這是不是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想告訴我們的呢?
2010年7月31日
走過七月照片拾零
七月是考試的季節
今年七月
ㄚ頭國中畢業 將成為高中生囉!
七月是遊憩的季節
考完試讓ㄚ頭參加京滬夏令營去大陸玩了九天
我們還去了 貓空 兩蔣文化園區 角板山 鶯歌老街
也看了大三國文物展與安徒生童話展___ 走過七月 留下一些照片
訂閱:
文章 (Atom)